信息工程学院分团委在全校2019-2020年度五四评优中荣获“红旗团委”称号。团学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,信息工程学院分团委以“在理论中升华,在实践中创新”为指导方针,本着“因事而化、因时而进、因势而新”的“三因”精神,强化思想引领工作,多层次多举措全方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。
“因事而化,紧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定理想信念”。组织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师生座谈会,邀请退休老教师及曾在学院团委工作的“老团干”们,共话五四精神,传承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团学工作优良传统;赴转折之城-遵义,探寻“红色文化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,前往息烽集中营、娄山关等20余处革命遗址,切身感受党的历史,弘扬爱国精神;开展“创先争优 永远跟党走”“美丽西科大,助力新梦想”等团日活动,收集团日记1200余篇,覆盖32个团支部;大力推进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学习,疫情期间每期学习人数占比不断上涨,学生参学比达97.38%;
“因时而进,奏响素质教育主旋律,拓展成长平台”。组织迎新晚会等文化活动20余项,丰富第二课堂。精心承办清华大学绵阳分校返京40周年纪念活动联欢晚会,旨在让学生传承清华精神,不忘初心共谱芳华。举办“信息杯”系列体育赛事20余项,培养青年拼搏精神;开展“西科净跑”活动,打造慢跑与环保相结合的绿色运动方式。同时疫情期间线上开展“疫情防控,运动为先”专栏, 号召青年“宅家不宅志,防疫不防动”,加强体育锻炼。开展焊接大赛、征文比赛、中国剪纸技艺等活动,营造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,提升综合素质。
“因势而新,搭建科技特色育人平台,提升学习本领”。学院团委主导一个实验室建一支团队抓一项竞赛的“1+1+1”育人模式,借助专业实验室优势,搭建创新平台。本年度,各类竞赛获奖学生达620余人次,省级以上奖项240项,国家级奖项33项;在全校学生科技文化表彰722人中,信息学院学生占303人,占比约43.1%。本年度在学科竞赛排行榜赛事中,信息学子再创新高,斩获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5项,ACM程序设计竞赛获全国银奖4项铜奖3项等多项荣誉,创历年参赛人数最多、获奖数量最多,特别是银牌数量实现跨越式发展。
紧扣“有特色,强基础,出品牌”工作宗旨,拓宽新媒平台,打造主题品牌,落实“3+1”工作机制,培养友爱有能力勇担当的信息学子。组织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,定时组织开展“班级月青志”、“环境保护”、“温暖社区”等志愿活动230余次;学院荣获“绵阳市博物馆优秀志愿者团队奖”荣誉。组织开展校、院级社会实践活动40余次,“七彩课堂”实践活动成功入选省青协“七彩假期”专项支持计划。结合时代创新内容,微信推出《实验室特辑》《前辈答疑》等栏目;新增《防疫特刊》《战役英雄》《疫情防控,运动为先》栏目,共筑青春防疫长城,日最高浏览量达15748次。
全民战‘疫’,联络基层,疫情期间,学院充分利用特有的3个团学干部联络1个团支部的“3+1”特色支部联络制度,做到学院团委与基层团支部紧密联络。利用线上平台开展“‘疫’心向学”—学习笔记分享展、云自习等活动,营造学习氛围;举办“与‘武’同行 -‘樱’得春天”网络手抄报大赛,“敬逆行者”漫画活动,传播抗疫温情;召开“‘云’端筑梦,同心抗’疫’”主题团建活动,凝聚基层力量;直播“战车争霸”、“焊接创新”等科技培训课程,在家“疫”起“动”起来。
强化素质致力培养,强基固本,共育青年厚德博学
践行服务奉献青春,创先争优,激励青年笃行创新